文史之窗
XING YAO MUSEUM
邢窑的历史地位
来源 :   时间 : 2020-04-14
白瓷鼻祖 中华瓷魂
 
在中国陶瓷史上,邢窑白瓷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横空出世,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 
考古资料表明:邢窑创烧于北朝晚期,经过隋朝的飞速发展,到唐朝已达到鼎盛阶段,衰落于唐末五代时期,成为我国早期生产白瓷的中心。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。邢窑是北方主要生产白瓷的窑场,还烧其他釉色的瓷器。其精美的细白瓷作为贡品入主宫廷,还远销海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。是我国白瓷的发祥地, 1996年11月20日,邢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 
一、邢窑最早制成了白瓷,开创了白瓷生产的道路
 
邢窑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地位资料看,我国白瓷的创烧最早始于北朝时期。主要根据是,我国年代最早的白瓷标本,是在内丘的西关北邢窑窑场遗址发现的,从残片的造型特点来判断,年代当属北朝时期。所以,专家认为,内丘县的邢窑是我国现知最早生产白瓷的一座窑场。这充分说明,邢窑是白瓷的先驱,是我国的白瓷之父,是世界白瓷之祖。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,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。唐代中国的邢窑白瓷传到阿拉伯和欧洲的一些国家,他们视若珍宝。欧洲一些国家一直到公元十七世纪才学会中国白瓷的制作方法。所以,我国白瓷技术领先世界一千年。这项伟大的发明,是内丘邢窑先人的骄傲,是中国人的骄傲。
 
二、白瓷的创烧,打破了商朝以来青瓷统一天下的局面
 
青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。瓷萌发于商朝,商朝时的胎体与瓷已比较接近,但制作粗糙,胎釉呈青灰色,这时的瓷器学术界称之为原始青瓷。到东汉三国时期在浙江上虞才生产出符合瓷的定义的青瓷,到唐代形成规模宏大的越窑窑场。
 
越州瓷器造型美观大方,制作规整,釉层均匀,色泽淡雅,达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。当时不仅是朝廷贡品,而且远销海外。越瓷也代表了当时青瓷制作的最高水平,在社会上享有卓著的声誉。在唐代以前,越窑青瓷一直占据着我国陶瓷的统治地位。邢窑到唐代得到空前发展,形成与越窑一样规模宏大的窑场,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制瓷中心。邢窑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北方窑口烧制白瓷的发展,逐步形成以邢窑为代表的北方白瓷体系,包括巩州窑,鲁县窑、井陉窑等诸烧造白瓷的窑口。由此形成邢窑与越窑一南一北、一青一白,互相争奇斗艳的两大瓷窑体系,从此改变了青瓷独霸天下的局面。
 
三、邢窑白瓷最早作为贡品,也是向朝廷进贡最多的一种瓷器
 
进入唐代以后,中国的陶瓷工艺及其产品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,而且创造出了不少艺术精品,因此陶瓷也开始作为贡品进入皇室宫廷。邢窑精细白瓷造型浑圆饱满,高贵典雅;胎体细腻,质地轻盈;釉色洁白,莹润如玉,深受达官贵人的喜爱。正如唐代大诗人皮日休《茶瓯》诗形容邢白瓷“轻如云魄起,圆如月魂坠”。大诗人元稹也作诗对邢白瓷大加赏识,诗曰“三月调神曲,七月酿绿醽,雕镌荆玉盏,烘透内丘瓶”。所以,邢白瓷最早被选为贡品,每年向朝廷大量进贡。文献记载,在唐代定期向朝廷进贡瓷器的窑口,有代表了北方瓷业和南方瓷业最高水平的邢窑白瓷、越窑青瓷和河南府白瓷。在这些定期的贡瓷中,又以邢瓷上贡时间最久,数量也最可观。记载唐代贡品瓷器的资料共有三处,第一处是《唐六典》记载河北道的土贡有“邢州,瓷器”,河南道有“河南府,瓷器”。第二处是《新唐书.地理志》邢州条记载,土贡有“丝布,磁器,刀,文石”。同时越州条土贡有“宝花花绫等罗…….瓷器、纸、笔”。第三处是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载,河南府条“开元贡,白瓷,绫”。有专家推断,第一条资料的时间是开元二十五年(737年)。第二条所记土贡时间大致是在代宗永泰元年(765年)之后。第三条的时间应与第一条资料相同。由此可见,开元时定期向朝廷进贡的只有邢州和河南府,永泰元年以后定期进贡的便是邢州和越州。邢州贡瓷持续时间最久,河南府贡瓷不及邢州延续之久,越州贡瓷不及邢州之早。既然邢州贡瓷时间持续最久,那么其数量也应是最多。
 
四、邢窑创造了我国陶瓷烧制技术的最高水平
 
邢窑之所以在唐代能够烧制出精美的白瓷,使得其他烧制白瓷的窑口难以相比,在于其工艺技术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,有专家说,邢窑的烧制技术创造了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四个之最:一是最早制成白瓷。烧制白瓷的技术难度大与青瓷,主要是,对制瓷原料要求较高,对粘土的加工要求细,还需要高温烧制。邢窑工匠在实践中大胆创新,成功地创烧出白瓷。并在烧制粗白瓷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改革,成功的烧制出精细白瓷;二是最高的烧成温度。邢窑白瓷在唐代陶瓷中,烧制温度是最高的。据科研部门测试,邢白瓷的瓷体烧成温度一般在1320度左右,个别标本高达1380度。比越窑青瓷高约100度,比巩县窑白瓷高约60度。这样的烧成温度,在现代日用陶瓷烧成温度中也是最高的。瓷器烧成温度的提高,是陶瓷烧成技术提高的明显标志,需要解决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,古代邢窑先民们在反复的实践中,对烧高温的窑炉结构、筑炉材料、烧窑操作技术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逐一得以解决,形成了以一整套高温烧成技术,这是我国陶瓷工艺技术史上创立的的一个辉煌的里程碑。三是在瓷釉中最早使用了氧化镁与五氧化二磷。邢窑白瓷胎釉配合恰到好处,因而没有流釉、裂釉现象,釉面光滑、平整、莹润,这是其他窑口的白瓷所达不到的。究其奥妙,在于其在传统的石灰釉中引入了一定量的氧化镁和五氧化二磷。因为氧化镁引入石灰釉中,可减少流釉缺,避免裂釉缺陷;含氧化酶的石灰釉具有乳浊性,对胎体有一定的遮盖能力,衬托的瓷胎更加洁白。邢窑白瓷釉中引入氧化镁和五氧化二磷,使瓷器釉面质量陡然提高,是对陶瓷工艺技术的又一创举。专家分析,邢窑以前的陶瓷釉中均不含五氧化二磷,邢窑以后的定窑、德化窑、景德镇窑等各白瓷窑场也不含五氧化二磷。四是邢窑最早使用了匣钵。匣钵是承烧瓷器制品的工具。使用匣钵承烧瓷器,可以一匣一坯或一匣多坯,避免了产品的罗放,从而消除了产品上的支烧痕,提高了产品的质量;使用匣钵承烧瓷器,产品之间可以罗放,码成一定高度的匣钵柱,有效地利用了窑室空间,大幅度提高了产量,同时降低了消耗。继邢窑之后,中国的陶瓷生产技术经过一千多年的完善,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,但邢窑创造的匣钵形制,特别是匣钵使用功能的设计思想,至今仍被陶瓷生产广泛使用。可以说,匣钵的发明使用,是邢窑先民们的辉煌创造。
 
五、邢窑瓷器在唐代有相当广泛的的销售区域
 
唐代中期史学家李肇在他所撰的《国史补.货贿通用物》一书中说:“凡货贿之物,侈于用者不可胜纪。丝布为衣,麻布为囊,毡帽为盖,革皮为带,内丘白瓷瓯,端溪紫石砚,天下无贵贱通用之。”李肇认为,唐代日用之物非常多,举不胜举,因此只列了丝布衣、麻布袋、毡帽、皮带、内丘白瓷瓯、端溪紫石砚,认为这些东西不论是达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,都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。这里值得注意的是,在这些“不可胜纪”的日用品中,特意将内丘白瓷瓯同丝布衣、麻布袋、毡帽等等一起列举,作为日用品中最重要的“货贿之物”,说明在唐代开元年间以后,内丘白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用品之一。也可以说,李肇在这里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条信息:当时的邢窑生产规模很大,邢瓷的销售范围很广泛,用一句现代语言概括,就是有相当高的市场占有率。薛能《夏日青龙寺寻僧》有诗句称:“夏风盈凉扇,蜀茗半邢瓯”。反映了当时邢瓷已经销往了四川一带的情况。
 
邢窑白瓷不但在国内广泛使用,而且从中外考古界考古发掘情况看,邢白瓷还远销海外。一是在古代港口遗址中有许多属于邢窑的产品出土,如扬州出土了许多邢窑的产品,其品种有碗、壶、托盘、盒、盏等,以碗、壶居多。因为唐代中国瓷器的外销应当是从海路输送出去的,扬州是古代中国海上通道的一个主要的转运港口。二是在七个国家和地区都出土了唐代白瓷。这些国家和地区是,日本的东京、奈良、富岗、熊谷遗址,埃及的福塔斯特遗址,阿拉伯半岛东南部的苏哈尔古城遗址,以及印度尼西亚的古城遗址、伊朗的内沙布尔古城遗址、伊拉克阿拔斯王朝都市遗址,以及巴基斯坦布拉.米纳巴古城遗址,都在发掘的大量中国瓷器或残件中,发现了邢窑白瓷。特别是日本京都出土的玉璧底碗,伊朗出土的四瓣花口腕,都是邢窑的精品。1998年在印尼的勿里洞岛海域打捞出的唐代阿拉伯黑石号沉船,装载着大量唐代金银器、铜器、漆器、瓷器等。其中中国唐代的瓷器67000件,包括长沙窑、越窑、邢窑、巩县窑瓷器,有100多件邢窑白瓷,还有200件北方白釉绿彩瓷。白釉绿彩瓷中有两件碗盘,在足底刻有“盈”字和“进奉”字样,研究界普遍认为它们是河北邢窑产品,与河北内丘城关邢窑遗址出土的带“盈“字款的白瓷器物相同,系未皇家大盈库所烧造。邢窑白瓷以其精美的工艺,一流的质量称雄于唐代瓷坛,而且作为中国的一种特有文化,沟通了中国与国外的友好交往,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 
在欧洲,瓷器(porcelain)一词首先出于意大利,指的就是具有光洁的白釉和白色致密胎体的器物,至今欧美人仍倾向于将瓷器界定为有白色并略具透明性胎体的白瓷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中国白瓷的创制,才是欧美人所说的真正瓷器的起源。
 
六,白瓷的创烧,为唐宋时期北方白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
 
经考证,自唐以后北方大部分烧造白瓷窑场的崛起,诸如河北的定窑,磁州窑,井陉窑,山西的平定窑以及内蒙的赤峰窑的崛起,都是受邢窑的影响发展起来的。尤其是北宋时期定窑的迅速崛起,完全是由于有邢窑数百年生产细白瓷的工艺基础。晚唐到五代,邢窑逐渐衰落,专家分析,邢窑的衰落有三个原因:一是资源枯竭,二是战乱影响,三是水灾摧毁。不管哪种原因,都有可能使邢窑的工匠们离开邢窑,而转向曲阳定窑或其他窑口。因为邢窑的衰落期,正是定窑的兴盛期,时间衔接上吻合;定窑的器物造型、工艺特点与邢窑基本相同,素有“邢定不分”之说。所以,邢窑衰落后,使得窑工们大量流向定窑,是目前专家学者所普遍认同的。由于定窑在继承邢窑白瓷先进的传统工艺基础上,开拓创新,发展了刻花、划花、印花、镶金边、上金彩等艺术,创出了多种陶瓷新品种,经过五代,直到北宋的发展,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因而成为宋代一代名窑。同时,磁州窑的典型标志,是是在化妆土白瓷成熟发展的基础上,利用化妆土而开创的丰富多彩的装饰。而当磁州窑创烧时,化妆土的生产在邢窑已有雄厚的基础和长期的经验,这就使得磁州窑一开始就可以在较高水平上发展。磁州窑也是在邢窑衰落后,邢窑的一部分工匠们来到磁州窑发展起来的。磁州窑通过不断创新,发展了丰富多彩的彩绘装饰,成为宋元时期北方地区最大的民窑体系。还有内蒙古的赤峰窑,是宋辽时期的著名窑场。据当地人说,赤峰窑从事制瓷的工匠都是汉人,大多是从邢窑、磁州窑、定窑等处俘获或迁徙而来的。公元916年建立辽朝,辽朝的统治者不断地对中原进行侵扰,把俘获的汉人作为奴隶,使之从事农业生产。辽统治者向宋廷学习,设置官窑,同时开始制造一种低温釉陶,后人称其为“辽三彩”,它就是直接受邢窑唐三彩工艺影响发展起来的。
 
七、白瓷的创烧,为后世青花瓷、彩绘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
 
今天的人们都知道景德镇是当代中国的瓷都;而且自宋元明清以来,景德镇以其烧制的青花瓷、彩绘瓷等精美绝伦的瓷器而闻名天下,但往往使人忽略的是,如果没有白瓷的问世,怎么会创造出色彩翠蓝的青花瓷和绚丽多彩的五彩瓷?因为景德镇在唐代一直是烧制青瓷,北宋以后,随着宋室南迁,北方定窑的许多制瓷工匠也随之南下,他们带来了定窑白瓷的制作技术,在景德镇仿制定窑白瓷。当时所产瓷器,胎体釉色纯白如粉,有粉定之称。青花瓷、彩绘瓷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,将中国的制瓷业推向了世界的巅峰,为中国和世界创烧出无数件无与伦比的精美的珍贵瓷器。可是你别忘记,没有内丘邢白瓷,就没有今天的景德镇。
更多
@2020-2024 中国邢窑博物馆 邢窑遗址博物馆  
网站纠错: 星空创想(qq:6725 14736)
中国邢窑博物馆/邢窑遗址博物馆 欢迎您的到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