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规展览
XING YAO MUSEUM
话说邢窑透影白瓷
来源 : 邢窑博物馆   时间 : 2022-03-19

5.jpg 

话说邢窑透影白瓷

            云清

在内丘的邢窑博物馆里,展示着20多片白瓷标本,看上去就几个较为光亮的瓷片片,不了解的人会不屑一顾,岂不知,它是“邢窑一绝”,就是收藏界传说中的“邢窑透影白瓷”,是邢窑博物馆里最珍贵的标本,也是在其他博物馆难得一见的宝贝。



透影白瓷,顾名思义,是在一定的光亮条件下,从一面能看到另一面物体的影像轮廓。正如唐代元稹诗句所形容唐代透光瓷那样:“雕镌荆玉盏,烘透内丘瓶”。


邢窑透影白瓷的首次发现,是在1988 年,河北省考古发掘队在内丘县西关村北遗址,发现有 200 多片残片,品类有碗、杯、盘、多足砚、盂、器盖等。这些残片分为两个品类:一种是厚胎器物,胎质细腻而柔润,釉面甜白如雪,温润如玉。釉皮极薄,与胎壁混为一体,釉面及断面均呈乳脂状光泽,给人的直接观感,如同“脂油白蜡”。这类白瓷虽然器壁稍厚,但迎光而视,均能透影可见。第二种是薄胎器物,胎厚仅为 0.7 毫米。胎质细腻而坚硬,釉皮有薄有厚,胎釉几乎到了脱胎或半脱胎程度。釉光呈微绿,绿中泛白。釉面玻璃质感强,给人的直接观感像是玻璃。这类白瓷迎光而视,也透影可见,邢窑博物馆里摆放的瓷片,就属于这种品类。从出土的标本看,是以素为主,也有的有简单装饰,有立体雕刻,有刻划、贴花、贴塑、模印等纹饰,显得高贵华丽。这些都体现了窑工高超的技艺和唯美的追求。
隋代透影白瓷的发现,见证了邢窑工匠的聪明智慧。有专家研究,邢窑烧制透影白瓷的成功,除了邢窑工匠高超的工艺技术和内丘独特的制瓷原料之外,还得益于隋朝隋炀帝好大喜功,从客观上促进了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。有人说,透影白瓷的创烧与隋代著名建筑师、工艺师何稠有关。《隋书·何稠传》记载:“时中国久绝琉璃之作,匠人无敢措意,稠以绿瓷为之,与真不异。”意思是说,很早以前中国就开始制造琉璃,但到后来不知何故中断了,没有人再会制造琉璃了。何稠用烧制绿瓷仿制琉璃,与琉璃没有什么差别。有人说,邢窑的透影白瓷,就是何稠在邢窑研制绿瓷,不经意间烧成的。后来,何稠将其作为贡品,专门为朝廷烧制。
目前,透影白瓷在各地墓葬和遗址中很少发现,内丘遗址除发现大量残片外,没有完整无损的器物。只是在内丘西关村遗址上发掘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残器,现在摆放河北省博物馆,成为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。
总之,邢窑远在 1400 多年前成功烧制出透影白瓷,其工艺技术是空前绝后的,它在我国陶瓷史上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。





6.jpg




@2020-2025 中国邢窑博物馆 邢窑遗址博物馆  
网站纠错: 星空创想(qq:6725 14736)
中国邢窑博物馆/邢窑遗址博物馆 欢迎您的到来!